河北美术出版社网站!
用户名: 密 码:
网站公告

图书查找

关 健 字 :

查找方式:

价格范围: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公告 >> 网站公告返回网站公告

河北美术出版社推出《品读中国:宋画寻真》一书, 由浅入深带你从细节读懂宋画

 
 

单从外观来看,宋画可能是这样子的:泛黄褪色的绢素上,依稀可见林木、楼阁、人影或是鸟兽的轮廓,画面一角虽然可能留有作者的署名,但更多佚名作者的身世、经历却无从了解,除了绘制技法的独特和意境的幽深,似乎也没有其他可以读懂的内容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是谁画出了这些作品?他们在怎样的心境下,才画出如此细腻的笔触?是否读懂这幅画的“钥匙”,就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中?近日,河北美术出版社推出《品读中国:宋画寻真》,将带你读懂宋画,看到笔墨背后宋人的“精神世界”。

 

 


 

 

     图文并茂的美育书籍 带你一秒“穿越”宋朝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在宋代,历代帝王都对画师加以奖掖鼓励,宋徽宗还破例允许凭画技晋升的人穿绯紫服、戴鱼佩(这些都是高官的象征),连选拔人才的制度里都加入了绘画考试。《宋画寻真》便以宋画为引,将临摹实践与艺术鉴赏融合,精选最能体现宋代绘画“工致精微”特征的山水小品画,如《松磴精庐图》《秋塘图》等20幅,读者可以跟随本书的主要作者,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硕士生导师王珊教授的赏析和临摹技法讲解,领略宋代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松磴精庐图》(局部)

 

书中配有大量宋画的高清扫描图,并附有视频讲解,内容丰富。对于山水画初学者来说,本书根植于美院教学体系,通过步骤详细的临摹教学,带领读者体味宋代画师的精妙技法和独特美学表达;对于想了解宋朝文化的读者来说,本书则用翔实的史料和故事性极强的叙述,带领读者“穿越”进宋代山水画的奇妙世界,了解宋朝的人文地理,读懂作者的心境情绪。


比如,大家在书中能了解到耳熟能详的宋代才子苏轼、“皇族画家”赵令穰、颇受宋代皇帝欣赏的画师李成等人画作背后的故事。无论对于想了解宋画历史却无从入门的读者、想了解宋画技法的学习者,抑或是单纯想阅读一段有趣历史故事的读者,本书都将打开从新角度理解宋朝文化的大门。

  

    抓取关键词 快速领悟画中思想

                                                                                  

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为每幅画提炼出数个关键词,帮助读者快速把握整幅画的意蕴所在。
例如,以诗人和“美食家”身份闻名的苏轼,其实在绘画上也颇有造诣。他为数不多的传世画作之一《枯木怪石图》中,唯可见一块形似蛤贝的石头,旁生一棵虬曲无端、枝如鹿角的古木,以及几株野草,画面让人称怪。这幅画看上去“没头没尾”,但结合史实以及作者王珊提取的关键词,如“文人画‘怪’”“内心澄净”“取其意气所到”“墨戏”“生命力”等,读者便能从画中读出新的内容。

 《枯木怪石图》

作画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出京,正在徐州为官。仕途不顺令他深感怀才不遇,一腔热血和抱负无处施展。确实,这幅画中没有繁花满枝,只有老木顽石。但苏轼潇洒面对挫折的性格底色,又为画面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力——枯木欲倒还立,枝干曲折,枝头却直指天空而去,颇有几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睥睨世事之态;顽石奇形怪状,充满个性,则尽显“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迈奔放之气。而“取其意气所到”,则是苏轼论画时对绘画的理解,因此他在画中一反宋画的恭谨之风,表现出孩童一般随心所欲的笔墨,“墨戏”便是如此。

 

 

《赤壁图》

 

南宋画家李嵩以擅长用画讲故事闻名,作者便用“故事感”“顿挫雄浑”“静水深流”“气定神闲”概括他的《赤壁图》。结合凝练的关键词,读者很快就能大致把握住画作的内涵。图中小小的扁舟及舟上人气定神闲的神态与雄伟壮阔的赤壁山水形成对比,小舟附近的静水深流又与远处的惊涛拍岸形成对比,正如《赤壁赋》中苏子对变者和不变者的论述;再细看,一位红衣文人转头望向远处的赤壁,似乎正感慨在一望无际的江水和巍峨耸立的赤壁面前,人类就像蜉蝣一般渺小。整幅画笔墨顿挫雄浑,鲜明地体现出《赤壁赋》的意境。

 

 

     这些细节是读懂宋画的“钥匙”

 

我们都知道,宋代受理学影响很深,这一点从绘画中也能窥见一二。理学主张对事物表里精粗无所不到地体察,所以宋代画家也是“细节控”。南宋绘画理论家邓椿在画史著作《画继》中记载,一画家刻画的细小果皮碎屑,甚至能清晰地看出银杏果、核桃、荔枝、榛子等种类。宋代画家把笔墨的表现能力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使宋代绘画以独特的风格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细节也能起到引导画面、托物言志等作用。本书中,作者就通过仔细拆解画中元素,将细节作为“钥匙”,带领读者读懂宋画中的巧思

 《秋塘图》

宋太祖赵匡胤的五世孙、北宋画家赵令穰有一幅《秋塘图》,图中有两棵柳树,一片掩映在水雾中的树林,林前的池塘里有几只不起眼的水鸟。这片景致怎么看出时值秋天呢?仔细观察,会发现赵令穰精心刻画了水鸟的品种——野鸭。野鸭一年集中产卵两次,其中一次就是在秋季。这群野鸭,成为印证这个“秋”字的第一部分。


另一个部分,则是与野鸭“相互呼应”的柳树。岸边两棵柳树的叶子已经落完,但主干和枝条依旧劲挺,像是刚结束了盛夏,正在休养生息。此外,作者还刻意在后方的树林里留白,使树林看起来像是藏在云雾之后,营造出秋季近水源的林间云雾弥漫的景象,这些细节共同构建出一幅静谧恬适的秋日小景。

 

烟林与飞鸟(《秋塘图》局部

 

 画面中为何还有一行飞鸟?身为宗室子弟的赵令穰无法像其他画家一样周游各地,所以每次新作问世,人们便会嘲讽道:赵令穰肯定又找借口跑到皇陵祭祖去了。意在讽刺他只有在祭祖时才能出门游览,还有人调侃他的画都是梦里的素材。这群飞鸟、这普通的乡野秋景,或许正是赵令穰内心对远方的向往。


     以宋画为起点 构建“品读中国”艺术图谱


 

《宋画寻真》是河北美术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全新美育品牌《品读中国》系列的开篇之作。宋代山水小品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独具魅力,尺幅虽小却意境深远,画家以精妙笔触勾勒山水,在方寸之间展现“咫尺千里”的壮阔气象,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追求,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在当今社会,美育对提升大众审美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非凡。《宋画寻真》以创新的融媒体形式,对宋代小品画进行系统性深度解读,打破学术壁垒,将专业资源转化为普惠大众的美育力量。未来,河北美术出版社将以此为起点,聚焦中国艺术长河中其他璀璨篇章,逐步构建起立体丰富的“品读中国”艺术图谱,让传世经典持续焕发时代生机。

 

END

 

您是本站63573位来访者 客户服务中心信箱:hebeims@126.com 销售电话:0311-85915060
本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新文里8号 邮编:050071 Copyright @ 河北美术出版社 冀ICP备12016095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77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