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涛
(1642~ 约1718),俗姓朱,谱名若极。明靖江王之后,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老人、
苦瓜和尚等。汉族,广西全州人。与石谿、弘仁、八大山人合称为“清初四僧”。
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
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
彩。他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
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
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意境翻新,变幻无穷。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
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其花鸟、
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
“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的独特画风。
石涛提出了“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创造性见解,他的艺术主张和绘
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石涛的传世名作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
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