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图像学》

徐秋红
      2010年6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易英先生访问台湾,获赠同道中人陈怀恩先生的《图像学》一册。陈先生系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从事图像学的研究和教学达十七年之久。求学期间,陈先生受教于台湾学界著名学者王秀雄师和吕清夫师,他们在课程中不遗余力的向学生引介图像与影像的研究方法,这为陈怀恩先生日后从事图像研究打下了基础。后投身教学,与学界同道一起,就图像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相学相长,终于在数年之后,在其扎实而广泛的阅读基础与研究经验之上,诞生了这部充满学思痕迹的《图像学》。易英先生回京后,细读这本著述,他以其艺术史学者的睿智眼光和对图像学的多年研究经验,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国内第一部有关图像学的非常全面的著述,更是一册充满了文化观察慧见的书籍,遂向河北美术出版社热情举荐,希望推出简体中文版,以飨对图像学研究日趋热烈的中国学界。
      这本著述的书名延续了图像学大师帕诺夫斯基的经典书名《视觉艺术的意义》,但是陈怀恩先生想让“视觉艺术的意义”一词弹性更大些,遂又加上了“解释”一词,最终成为《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这样做虽然可能引发争议,但却更确切地表达了作者所追求和延续的学术传统,也表达了作者在对图像学数年悉心研究之后,盼望图像学能够走向图像解释学的学术思考趋势。这也正好向能读到这本书的读者传达了这样的讯息:作为一名艺术史家,作为一名人文学者,他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绘画的材料、画面的构造以及通过增修润饰而最终呈现出来的、观众和读者所熟悉的形式、色彩、肌理,也不同于心理学者所谈到的观看艺术时的生理自然反应,或者如社会分析学家所指出的图像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他只想提醒读者许多绘画的创造者,只是想说些故事,讲述一下他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之间的种种遭遇,或者说只是讲述一下他作为“人”的存在处境而已。简言之,他想要的图像学,是关于人类文化和生命记忆的图像学。这个哲学式的思考贯彻全书始终。
      有别于国内学界常见的译著或译文,这部《图像学》没有我们在核心期刊或译著中读到的那些长长的、完全欧化的句式,以及有可能连译者自己都不甚明了意义的自造词,这些都会导致读者越认真越误读。作者以一种谦和的口吻和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为和功力,把图像学的基本概念、图像诠释的起源、历史课题、现代艺术学的图像转向等各个实际问题娓娓道来,择词落句中显示出一位中国学者的渊博与谦逊。然而讲述方式的本土化却又与研究方法的国际化相得益彰。他对图像学历史上尖碑式的大师们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做了客观的评述,并追溯其来龙去脉,包括写作背景、基本思路,其学术观点在图像学中的贡献等,史、论并呈的书写方式让恣意畅快的读书之感油然而生。然而,我们还能在这种讲述之下,看到一名学者的规范化写作,在形式上,作者每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论点前先整理文献,归纳呈现前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引用别人的观点必注明出处,参考文献规范而详尽。书后更是随附了西方图像学研究参考书目和论文,并对某些书籍和网站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这是作者著书的一贯做法。由此读者学习到得不仅仅是有关图像学的知识,更见证了一个学者从课题研究到学术著述的严谨过程,也让我们见识到作者愿意与同道共享文化资源的无私和坦诚。
      仅仅是翻开目录看看那些小标题,我们就会发现陈怀恩先生对于图像学做了怎样的考证和研究,这些标题的设置与延展,正是图像学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第一章陈述了图像学在新世纪的复兴以及图像意义的理解之路,提出了图像学学科名称的实用翻译原则;第二章是对图像意义研究历史的引介和相关课题的陈述;第三章介绍图像学的成立根据,说明早期图像学实践者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图像的象征体系;第四章厘清了传统图像学的核心问题:象征意义与拟人图像。同时将贡布里希的《象征的图像》作为学术参考系统;第五章和第六章讨论现代图像学,以帕诺夫斯基的艺术性为论述主线,交代了帕诺夫斯基的康德学立场,以及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并对帕诺夫斯基的阐释方法的深远影响做了说明。第七章讨论当代图像学的发展和图像转向后的各种艺术议题。第八章对图像转向后新艺术史与新艺术史的书写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对图像学、图像科学和视觉文化的基本动向提出了原则性的区分。第九章通过两篇相当经典的卡夫卡笔记,以及通过柏拉图、笛卡尔、卡尔维诺到海德格尔的一系列发问,说明图像对当代的诠释者可能产生的挑战。
      《图像学》在进行简体版的转化过程中,易英先生不顾身体的病痛,亲自统校了全书,将“台湾体”的艺术专业用语做了转化,使之更贴合我们的阅读习惯,以期读者能更方便的阅读。河北美术出版社方面更是严格审核,逐字核对,并增加校对次数,不仅校正了原书中存在的瑕疵,并通过有效渠道填补了个别的疏漏。对参考文献与书目中的德文,专门请清华美院的留德老师李德庚先生做了甄校,以保证图书以更为完善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从书籍的装帧上,为了使这样一本经典的图书能在多次翻阅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相,也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读到这本详尽的图像学研究专著,出版社采用了锁线胶订的平装的形式,内文采用轻型纸印刷以便读者携带阅读,版式和内文的设计简约大方,以烘托研究的朴素和实用性。编者真诚的希望有更多的同道中人分享这本简体版的《图像学》,分享图像带给我们的人类的生命体验和历史的文化记忆。
      好书大家分享!